界面新聞記者 | 王婷婷
2024年,民營房企新城控股(601155.SH)在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的背景下,交出了一份營收承壓但利潤增長的業績答卷。
根據3月28日新城控股發布的年報數據,截至報告期內,新城控股實現營業收入889.99億元,較2023年同期下降25.32%;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.52億元,較2023年同期增長 2.07%;扣非歸母凈利潤8.70億元,同比增長183.07%。
過去一年,不少房企增收不增利,但新城控股與之相反。這一業績表現背后,是商業運營板塊的強勁增長。
數據顯示,2024年,新城控股實現不含稅物業出租及管理收入120.29億元,占其營業收入的13.52%;物業出租及管理業務毛利84.4億元,物業出租及管理毛利率達70.17%。
在其“輕重并舉”策略下,新城控股商業在管規模穩步擴大。過去一年,新城控股新增開業15座吾悅廣場,截至2024年年末,新城控股實現173個綜合體項目的布局,吾悅廣場開業商業面積達1601.07萬平方米,出租率提升至97.97%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4年,新城控股的經營性物業持續發力,實現商業運營總收入128.08億元,同比增長13.1%,超額完成125億元的年度目標,持續提升對公司的業績貢獻。
據新城控股介紹,2020-2024年,公司在“雙輪驅動”的基礎上,商業運營的收入、毛利占整體比重持續提升,2024年營收占比14%、毛利占比達48%,毛利率70.17%。
截至2024年末,新城控股在全國136個城市布局200座吾悅廣場,已開業及委托管理在營數量達173座,開業面積1601.07萬平方米。
“2025年,新城控股計劃實現商業運營總收入140億元,計劃新開業吾悅廣場5座。”新城控股管理層在3月31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。
商業板塊已成為新城控股的“壓艙石”,但由于房地產行業調整以及公司近兩年未在公開市場拿地,其主營業務房地產開發的營業收入在不斷下降。
財報數據顯示,2024年新城控股房地產開發銷售實現營業收入760.41億元,較2023年同比下降29.16%,反映市場去化壓力較大。
過去一年,新城控股實現合同銷售金額401.71億元,同比下降47.13%;實現合同銷售面積538.82萬平方米,同比下降44.38%。2024年,公司實現411.29億元的全口徑資金回籠,全口徑資金回籠率為102.38%。
新城控股董事長兼總裁王曉松告訴界面新聞,公司將繼續貫徹“地產開發+商業運營”雙輪驅動戰略,持續推進業務間的優勢互補,與時俱進創新產品與業務,實現公司安全、穩定的運營。
與龍湖等民營房企一樣,新城控股也在力保財務穩健,償還債務。據新城控股管理層透露,2024年,新城控股已如期償還境內外公開市場債券52.62億元。
截至2024年末,新城控股融資余額為536.50億元,同比壓降34.29億元,有息負債水平保持低位。此外,公司合聯營權益有息負債降至32.73億元,進一步夯實穩定安全的財務基本面。
良好的信譽表現,令新城控股在融資端取得突破。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潘明介紹,2024年5月及11月,公司以中債增全額擔保模式發行中票合計29.2億元。
截至目前,公司在中債增擔保下發行的中票總額約76億元。潘明指出,“2025年,公司將繼續與監管保持密切溝通,積極推進相關融資工作,拓寬融資渠道,降低融資成本。”
據了解,2024年新城控股的整體平均融資成本為5.92%,較2023年末下降0.28個百分點。報告期內,新城控股還新增以吾悅廣場為抵押的經營性物業貸及其他融資約205億元,加權本金平均利率為4.97%,抵押率約50%。
不過,對于此前市場傳聞“新城控股即將發行美元債,目前已有多家香港投行找到投資機構,將為新城接下來的新發行美元債做好準備”,新城控股管理層未做出正面回應。
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管有冬表示,公司將根據債務到期時間做好資金安排,持續盤活融資資源、拓展境內外各種融資渠道,合理有序管控各項現金流,確保債務到期償付。
據界面新聞了解,2025年,新城控股共計3億美元境外債到期。
截至報告期末,新城控股在手現金余額102.96億元,在手現金充裕;凈負債率為52.44%,繼續保持較低水平;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15.12億元,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連續7年為正,為公司發展留出了足夠的空間。
盡管業績保持穩定,但新城控股仍面臨行業收縮壓力。2024年總資產較2023年減少17.9%至3072億元,公司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余額為1214億元,其中1025億元已用于借款的抵押。
3月31日,開源證券發布研報稱,給予新城控股“買入”評級。
評級理由主要包括:結轉規模有所下降,結算毛利率有所提升;銷售規模收縮,現金流壓力猶存;出租物業表現優異,租金收入保持增長。風險提示:政策調控風險、三四線城市項目去化風險、吾悅廣場拓展不及預期。